时间:2022-12-10 23:41:39 | 浏览:1033
相比于政客们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的偏执和怀疑,金钱似乎更加诚实和敏感。国际著名投资机构似乎已经感觉到了中国市场的实质性改变。中国金融开放正在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可。9月25日,国际知名指数编制公司,富时罗素公司(FTSE Russell)宣布,2021年10月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至此,中国债券已被全球三大主流债券指数全部收录。
时隔4年,中国国债从第一次走出国门,如今已被国际三大债券指数悉数收录。图为2016年,中国财政部首次在中国以外发行人民币国债,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举行开市仪式。(中国银行)
分析机构普遍预计,中国国债纳入WGBI指数后权重将达到5.7%,预计会吸引约1,500亿美元境外资金流入中国债券市场。与此同时,也说明中国债券市场的交易机制、监管制度、汇兑政策等市场基础设施方面的进步得到了海外机构投资者的普遍认可,中国金融开放又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式。
目前被国际投资者广泛认可的全球三大主要债券指数指分别为,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GBI-EM)、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它们是衡量本币计价的固定利率投资及主权债的重要指标,是国际投资者、投资机构用来衡量债券信誉的参考,甚至指数本身就是交易的标的。
仅以WGBI指数为例,它是当前市场中颇受欢迎、参考性较强的债券指数产品之一,其所包含的经济体多达23个,有长达30余年的历史。从目前的指数构成来看,WGBI涵盖的发行人以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为主,来自美国的投资占比达到36%,来自日本的投资占比接近18%,其次为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从期限分布来看,WGBI指数中债券短期限占比更高,长期限占比相对较低,但期限分布较为均衡,最短持有1年期债券,最长持有97年的债券,综合平均期限为9.44年,平均票面利率为2.04%。从债券的评级来看,指数构成中评级集中在标普AA评级,占比55%,其次为A评级,占比24%。
被纳入三大债券指数后,通常意味着大量被动配置资金的流入。包括一些大型基金、养老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往往会跟随指数配置资产。据机构测算,追踪这三个指数的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超过5万亿美元。一旦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主流债券指数,意味着很多跟随这些主流债券指数的投资者需相应地增加中国债券的投资。
据相关机构测算,在2019年4月彭博正式将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BBGA指数后,中国债券的占比预计将达到6%左右。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债券将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计价货币债券。而在2020年2月28日,摩根大通将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纳入其GBI-EM指数后,中国政府债券的占比则将继续提升至10%。而此次,中国国债被纳入WGBI指数后,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认为,外资持有中国国债的比重或将增加6%至7%,到2022年底前这一数字将达到20%。
中国债市实现“入指大满贯”,不仅意味着中国债券市场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也明显走强,同时,也对中国政府、中国债市在对外开放程度、金融监管上的信任。
相比于政客们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的偏执和怀疑,金钱总是最为诚实和敏感的。
在2018年9月,富时罗素最初宣布将中国政府债券列入观察名单之时,中国的在岸债券市场准入级别只是1级。相比于富时罗素从0到2的市场准入评级,中国当时还难以被纳入WGBI指数。
然而,随着中国政府近年来快速推进了包括汇市、股市、债市改革,以及大幅缩减资本负面清单,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等一系列金融开放改革,中国债券的市场化水平和人民币国际汇兑的信誉已经大幅提升。
2017年7月,中国政府正式批准了“债券通”业务,首次打通了内地和香港之间债券投资渠道,国际投资者可以在不改变原有交易结算制度安排和习惯的情况下,接入并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所有类型债券。这是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这构成了中国债市被纳入国际债券指数的先决条件。
2019年9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进一步取消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与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投资额度限制。
2020年9月2日,中国央行、证监会、外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颁布了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整体性制度安排,将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打通,不仅允许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机构直接通过互联互通方式投资交易所债券市场,同时也允许两个市场账户在境内进行非交易双向过户;境外机构更可以按照“全球托管行+本地托管行”的模式入市投资。
9月11日,中国外汇中心、结算公司进而为境外投资者开通了“T+N”交易。9月21日,央行、外管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取消单币种投资汇出比例限制,放宽汇出比例要求;取消即期结售汇限制。
尽管美国的一些政客还在不遗余力地指责中国政府在实施资本管制和汇率操纵,但是,对于国际著名投资机构来讲却早已感觉到了中国市场的实质性改变。
富时罗素公司表示认可中国政府在市场化方面的努力,中国方面宣布的一系列旨在增加市场准入的措施,极大地增加了中国国债期货的参与度和市场流动性。经过富时罗素公司的再次专业考评,在2020年4月中国债券的市场准入水平达到了2级。最终在9月25日罗素公司宣布,中国国债将于2021年10月被正式吸纳进WGBI指数。
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富时罗素宣布将中国国债券纳入其旗舰指数WGBI。这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的承诺。
中国债券市场正在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和世界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三年中,国际市场的投资额每年增长40%。截至8月底,国际投资者共持有2.8万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4美元)的中国债券。截至9月中旬,中国债券市场基金净流入规模已达50.5亿美元,不仅高于日本的1.5亿美元,甚至高于新兴市场“金砖四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的总和。
开放的市场和长期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尤其是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美国不负责任地实施美元“放水”政策、全球主要发达国家跌入负利率“陷阱”以来,中国经济就更显得一枝独秀。
截至2020年9月底,全球负利率债务规模已经高达到15.44万亿美元,占全球所有政府债券比例的25%。中国和美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也已经高达240个基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以及对国际“一篮子”货币长期保持稳定、坚挺。并且在全球各国经济依然陷于新冠肺炎疫情之时,中国经济已经提前走出危机,7月、8月两个月连续实现累计正增长。
中国经济的实力和开放诚意已经无可置疑,中国国债的价值、收益和保障也已经不言而喻。并且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银行间国债不足8.7%,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现在正是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最好时机。
与此同时,中国国债被吸纳进WGBI、BBGA、GBI-EM等国际债券指数,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国内企业的融资效率,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分析机构普遍预计,中国国债纳入WGBI指数后权重将达到5.7%,预计会吸引约1,500亿美元境外资金流入中国债券市场。整个三大国际债券指数的加入,将为中国市场带来近4,000亿至5,000亿美元的资金流。中国企业的债券也将以此为契机,获得更多的市场融资便利。
并且,中国国债进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也将成为人民币资本的信誉背书和交易渠道。人民币的汇兑、交易将更加便利,人民币的投资渠道将更加丰富。随着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债券比例的增加,将进一步巩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最终形成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随着越来越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和中国资本投资世界,中国金融市场也将更加成熟,中国经济也将越来越开放、自信。